第766章 健康的饮食结构(1 / 2)

孙大海的想法很朴实,既然凑巧救下了她们姐妹俩,说明大家有缘份,就是朋友了。她们如果遇到的困难,假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能帮就帮上一把。

谁知道他仔细一了解,原来高红军、高红旗他们在西北时,都是养羊的高手,正是食为天下一步发展肉羊养殖所急需的人才。

这下孙大海可是歪打正着,也算是好心有好报吧。

其实,当时食为天的高层大多都觉得不应该急于上马新产品。食为天现有的“种猪培育——生猪饲养——屠宰与深加工”生产模式既然已经成型,并经过了实践证明切实可行,而且公司还掌握着相应的多项核心技术,那就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模式。

新的产品食为天肯定是要开发的,但没必要现在就上马。等单一品种(猪))的生产模式推广到一定程度,公司基础更加扎实之后,再开发新产品不迟。

然而孙大海却知道,从现在开始,直到在九十年代来临之前,正是公司夯实基础、增加底蕴、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最佳时机。

食为天虽然需要业务扩张,抢占空白市场,但只靠单一品种的发展,却并不可取。

这时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并不高,还在执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各项政策,商业流通领域几乎完全依靠国家行政指令,严重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

食为天对外加速推广现有单一品种的经营模式,那就会造成新设养殖基地辐射圈内的供给大于有效需求,反而对公司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食为天是外资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如果在各地面向高端客户小批量销售自家的“春光猪”,弥补当地对猪肉的需求缺口,肯定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

这样以来,不光可以享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可以使用自己的特别销售许可,以及价格上浮的特权。

但如果食为天大肆推广“春光猪”的经营模式,在各地密集建立大规模生猪养殖基地,矛盾就会出现。

一旦食为天大规模养殖并销售“春光猪”,则无法完全依靠自身进行销售,只能通过地方的商业渠道出货。

这样一来,不仅要忍受国有商业超低的执行效率,同时增加了许多中间环节,无法保持春光猪的品质和价格。

而且,华夏历来是肉猪养殖和消费大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养猪的传统。想把养猪这项工作做好,其技术含量是相当高的。但要是只求养肥了吃肉或卖钱,却是比较容易的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逐渐转变,发展地方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已经成为共识。因为养猪的门槛低,又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地方上很快就出现了大大小小无数家养猪场。

在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下,市场对猪肉的实际需求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放大到供需平衡的程度。食为天大举进入的结果,必将对当地这些国营、集体或是民营(个体)养猪场造成重大冲击。

随之而来的,就是食为天要面对当地企业的强力反弹,甚至是联手阻击了。

国内地方保护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对方虽然无法与食为天形成公开竞争,但各种恶心人的小伎俩从此会层出不穷。

食为天不乏与之一战的勇气和能力,但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这些明明可以相安无事,甚至互为助力的资源,有必要将其变成对手,使自己陷入到泥潭当中去吗?

孙大海还知道,在食为天成立的时候,正大集团已经开始在特区试水了,刘家兄弟也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历程。

等过上几年,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这两家自觉打好基础,就将会开始向外扩张。再加上各地的相关企业都希望能把持住自己的地盘,所以搅得整个市场一片乱象。

食为天如果不想陷入这样的混战中,现在就要未雨绸缪,先一步扎好根。

因此,孙大海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向食为天的几位高层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技术为企业核心,不断投入资金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推进大型综合项目基地的建设。同时,今后工作将围绕各个基地,因地制宜,逐步增加适合所在地特点的分项目基地,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整体经营战略。

这是孙大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针对食为天的经营战略,比较具体地阐述出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是孙大海通过前世的记忆和知识积累总结出来的东西,他觉得对于食为天发展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忙。

所以孙大海考虑再三,才在家里开的一个食为天高层小会上,将这个思路说了出来。当然他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而是用国家号召开展多种经营这个噱头来做挡箭牌。

要知道,因为年纪还小,孙大海并不希望太过于引人注目。所以之前他只是为家里的企业随口出些主意,在经营管理上可是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的。

听了孙大海的建议之后,几个人经过认真谈论之后,认可了孙大海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最终形成食为天现在执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